庫存狀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讓您 愛上二樓●愛上書
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邁向第一華人書店
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
香港二樓書店 > 今日好書推介
   
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:調教(電影封面版)
  • 定價127.00元
  • 8 折優惠:HK$101.6
  • 放入購物車
二樓書籍分類
 
後解嚴與後八九:兩岸當代美術對照(中英對照)

後解嚴與後八九:兩岸當代美術對照(中英對照)

沒有庫存
訂購需時10-14天
9789860090765
胡永芬
藝術家
2007年4月02日
217.00  元
HK$ 195.3  







* 叢書系列:藝術欣賞.美術論叢
* 規格:平裝 / 280頁 / 23*28cm / 普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 / E
* 出版地:台灣


藝術欣賞.美術論叢


藝術設計 > 收藏/鑑賞 > 藝術投資









  ◆ 1987年,台灣結束長達38年的解嚴時期,隨著報禁、黨禁的相繼解除和大陸探親的開放,正式走向民主化與自由化的發展。

  ◆ 1989年,為悼念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,而由學生活動演變成的天安門血腥鎮壓事件,使中國各地漫起一片追求民主自由之聲。

   ◆ 21世紀初,在事件距今皆近二十年、皆已受全球經濟走向領頭牽勢的台灣與中國,以藝術對這兩個事件進行的回顧,將映照出兩岸如何的政治、經濟與文化異同,和對兩者的個別與共同歷史意義?

  「後解嚴與後八九——兩岸當代美術對照」是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、胡永芬策展的兩岸當代藝術作品展,展覽集結9位台灣藝術家與13位中國藝術家共93件作品,嘗試藉由將80年代後期至今的兩岸當代藝術,置於「歷史—文化—政治」與「個體—生命—環境」兩軸線上,透過時間與空間的延伸,攙入政治、經濟與文化脈絡的參照,為自解嚴和天安門事件以來的台灣和中國,描繪一以歷史為經緯的當代藝術圖像。

  本書為隨展覽同步出版的作品畫冊,書中將參與展覽的所有作品,包括台灣藝術家李民中、李明則、陳界仁、吳天章、吳瑪?、倪再沁、梅丁衍、楊茂林、袁廣鳴,和中國藝術家王子衛、王廣義、張曉剛、余友涵、周春芽、徐一暉、祁志龍、王勁松、劉煒、岳敏君、宋永紅、方力鈞和曾梵志共22位藝術家的作品,依展覽概念次第鋪陳介紹,而其跨越地域界線的展覽概念,則透過策展人的文字陳述條理呈現。全書以中英對照方式,試圖為台灣與中國兩地的當代藝術,建立拉近時間、空間與語言距離的對話。

作者簡介

胡永芬

1963 年出生於台灣台南,現工作、居住於台北。
獨立策展人、藝評人。



序言Prefaces
期許兩岸文化的深度對話/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邱坤良
Anticipating an In-Depth Cross-Strait Cultural Dialogue / Chiu Kun-Liang

時代之變與美術之思:通往知己知彼的當代兩岸藝術/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薛保瑕

  Thinking through Art in Changing Times: Towards a Dialogue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in Taiwan and China / Pao-Shia Hsueh

專論Essays

後解嚴與後八九——兩岸當代美術對照/胡永芬
Post-Martial Law vs. Post-‘89: The Contemporary Art in Taiwan and China / Hu Yung-fen

I. 歷史—文化—政治 History - Culture - Politics

● 奔赴旭日而顯現的力量:政治發言
Hasten to the Rising Sun and Show Strength: Political Statements
作品介紹 Artists and Works / Plates

● 鏡土回望中自我的尋索:文化主體&身份認同
The Search for the Self in Origins: The Subject of Culture and Identity
作品介紹Artists and Works / Plates

II. 個體—生命—環境 The Individual.Life.The Environment

● 個人內在對映社會現實的容顏:聖像無名
Faces Reflect Social Reality: Nameless Icons
作品介紹 Artists and Works / Plates

● 人性妄念中崩解的家園:江山無言
Homeland that Crumbles for Human Vanity: The Silent Landscape
作品介紹 Artists and Works / Plates

● 資本主義下華美的仿充:消費反諷
Magnificent Pretensions under Capitalism: Satirizing Consumerism
作品介紹 Artists and Works / Plates

簡歷 Biographies (Select)



後解嚴與後八九——兩岸當代美術對照
胡永芬

  台灣的「黨外」運動成形、活躍於一九七○年代。戒嚴時期執政當局禁止組織政黨的自由,當時剛選上立法委員的黃信介與剛選上台北市議員的康寧祥喊出「黨外」之名以凝聚同志。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,黨外活動表面上是受到重挫,實則反而收到了引起人民更多的思考與關注的效果。到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,原本召開的黨外聚會,現場意外地臨時變成了民主進步黨的成立大會,從此,台灣一黨獨占的時代結束,兩黨、乃至多黨的時代開啟。

 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,強人蔣介石過世,蔣經國繼任即面對了中國與國際局勢予台灣以邊緣化的外部擠壓,以及台灣社會追求民主化、自由化大趨勢的內部壓力,蔣經國很顯然了解到:台灣只有發展經濟實力、建立更為民主開放的社會,才足以立足於世。

 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,台灣終於結束了歷經三十八年的戒嚴軍統,蔣經國在他離世之前六個月,宣布解除戒嚴令。同年十一月二日開放大陸探親,隔年一月一日開放報禁,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過世,一月二十七日開放黨禁。蔣經國在位十年,於他死去之前,台灣走向民主化與自由化的新時代,打開了第一扇門。

時光荏苒,解嚴迄今已將屆二十週年。

 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,因被批判為具有縱容知識分子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傾向,而於此兩年之前被迫辭職的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過世,緬懷的學生們自發性地發起悼念活動,為胡耀邦平反的激亢情緒逐漸演變成爭取民主化、自由化的全國性抗爭活動,終於在同年六月四日,引起了執政當局在天安門廣場發動武裝鎮壓事件。

到今年,八九民運也已將滿十八週年。

  兩岸在八○年代末分別發生的政治事件,不只對各自廣大的政治、社會、歷史、經濟等面向產生關鍵性的影響,對於個體的生存狀態、環境、文化、藝術的發展方面,也同樣具有時代分水嶺的決定性意義。

  單就藝術表現而言,兩岸各因不同的時空背景,產生了不同的文化關懷面向和作品取向。綜觀兩者,得以發現在相近的時間舞台上、於不同空間和環境氛圍的背景中所各自展現出的藝術表達,兩者也許在內在意義與討論議題上或有不同,但卻各自代表其背後所隱含的環境影響與文化哺養,而這各自表述的相異焦點,卻有著極其相近的主觀情感與內在需求。

  因而,在這兩個全面性地影響了兩岸這一代人的歷史事件,皆將近屆滿二十年的今天,舉辦「後解嚴與後八九-兩岸當代美術對照」這個展覽,嘗試將定位在台灣與中國兩地從八○年代末以迄今日,當代藝術於「歷史—文化—政治」與「個體—生命—環境」兩個人文向度(humanistic dimension)上的表現,作一取樣性的對照,整理在這兩個向度中,兩岸在當代藝術表現上的幾條脈絡。




其 他 著 作
1. 生命之渺:方力鈞創作25年展
2. 100藝術大師